当前位置:首页 > 关于爱维 > 新闻观点
新闻观点

儒家智慧—中庸之道管理智慧(二)

《中庸》中的中庸思维理念

《中庸》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,是儒家经典之一,也是古代科举制度必考的四书五经之一。相传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。其内容肯定“中庸”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,把“诚”看成是世界的本体,认为“至诚”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,并提出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。在《中庸》这本书里,全面地阐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的核心中庸思想。如果简单归纳,可以概括成如下几点:

1、中庸是率性致诚之道

《中庸》开篇便说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,这是全书的总纲,明确地阐述了儒家整个文化体系的终极价值。

“率性至诚”说明了道德的最高约束力是“慎独”,说明了君子道德的自觉性,这对我们现代管理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尤其是对企业家群体来说尤为重要,在经营企业中,企业家一定要有高度的道德操守,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吻合,才不会在企业经营和发展发生偏差,这样才能实现一生平平安安,善始善终,保证企业的基业长青。

2、中庸是持中守正之道

中庸即是儒家的价值观,也是方法论。从价值观的角度看,中庸就是要坚持“正道”。 所谓方法论,即防止在社会生活出现走极端的错误。从横的方向看中庸就是“不偏不倚”,从纵的方向看,中庸就是无“过犹不及”。“不偏不倚”就是观察事物正确,不左不右。无“过犹不及”就是办事情注意事物发展质量互变规律。

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说:“过犹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运动,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,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,这就是‘中’或‘中庸’,或‘时中’。 中庸思想中的持中守正之道是中国人行为的正确的方法论,持中守正,避免走极端也是企业管理中必须坚持的管理理念。

3、中庸是素位守常之道

中庸之“庸”就是日常和平常,《中庸》说 “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”,就起源于日常的家庭生活伦理。《周易》说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“有夫妇而后有父子,有父子而后有君臣”,一切人伦天伦都是从家庭生活开始的。素位守常之道要求君子过一种低调的日常生活,“衣锦尚炯,黯然自彰”。有高尚追求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大都是低调的。中庸之道教人安于本位,随遇而安,安贫乐道。素位守常哲学理念对企业家群体非常重要,是企业家人生修炼的人生信条指南,只有坚守素位守常,杜绝骄淫奢侈,这样企业家才能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及社会价值高度吻合,才能保持基业长青和平安顺遂。素位守常对于构建新时代的文明生活和个人的精神文明,也有重要的规范和启迪意义。

4、中庸是成己成物之道

儒家的思想路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推展过程。首要的任务是“修己”,孔子说:“君子之学为己,小人之学为人。”道德修养一定要从自己做起。作为企业家严格要求自己非常重要,一定要修身。

段俊平先生为光耀能源讲授国学管理课程

段俊平  著名国学专家、著名书法家、知名管理学者,香港城市大学(东莞)客座教授、香港城市大学管理学博士、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硕士、京麓书院创始人、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、民建北京海淀文化委主任、曾被评为“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”。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,倡导将东方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,创立了独具特色的“中国化管理”新儒学应用理论,深受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高度认可。在国内外300多种学术期刊和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,其中多篇文章被选为议论文范文,入选中小学选修课本及中考试题。著作《企业幸福力》、《传承的力量》、《大道行简》、《中国管理往事》、《从卓越走向中庸》等中国化管理专著,多次成为年度畅销管理类图书,影响深远。

CopyRight©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